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水电总院彭烁君:“十五五”时期绿氢需求规模为240万-430万吨/年


8月14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内蒙古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2025氢能产业发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氢能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包头市召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彭烁君表示,氢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氢能纳入能源战略,并形成了能源安全驱动、绿色转型驱动、能源贸易驱动全方位战略驱动四种典型发展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8-15_144018_932.jpg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彭烁君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战略重要途径,绿色氢能产业在其中扮演重要纽带作用。”彭烁君说道,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展氢能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实现跨季能源平衡,管道输氢技术也可对与特高压电力输送形成有效补充。在新型煤炭系统中,煤电掺氨可解决煤电绿色低碳转型问题,在煤化工中进行绿氢替代,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减少碳排放。在新型油气系统中,绿氢可以与天然气掺混用于燃气轮机发电与城镇天燃气替代,绿色氢、氨、醇可对传统的油气进行绿色替换,用于交通和工业领域,支持可再生能源在非电领域发挥减碳作用。

在谈到国际贸易需求时,彭烁君表示,从近期看,日本、韩国对及国际化工巨头对绿氨进口需求,中远海运、欧洲马士基等国际航运龙头对绿色甲醇的需求,是短期内刺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之一。从远期看,氢能贸易和投资流动将催生新的相互依存模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为中国参与国际能源秩序构建提供良好的契机。

科技创新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之一。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氢能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会更快的与微电网、构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智技术等融合,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我国氢能产业自2014年以来,历经政策起步阶段、以交通为核心的应用示范、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加快推动全产业发展四个阶段。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产能约12.3万吨/年,内蒙古、宁夏、新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产能位居前三,占全国产能超70%,在建项目产能约140万吨/年,规划项目产能700万吨/年以上。彭烁君表示,综合研判,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处于行业萌芽中、后期阶段。

展望“十五五”,彭烁君表示,在经济性方面,考虑碳税影响,绿氢、绿氨将初步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在应用趋势方面,以满足国外需求的绿色甲醇燃料和燃料电池重卡为主的氢能应用将实现规模化发展;化工灰氢替代、气电掺氢、天然气管道掺氢等应用将成为局部地区的发展重点;燃料电池发电、煤电掺氨、氢冶金等领域应用以项目示范为主。综合研判,“十五五”时期绿氢需求规模为240万-430万吨/年。在项目布局方面,内蒙古、东三省、新疆宜开展基地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布局;河南、山东、陕西、宁夏、河北、广东、安徽、四川、江苏,宜开展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布局。在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将重点推动由内蒙古至京津冀鲁的长距离输氢管网,规划建设由内蒙古至陕西、宁夏、山西的输氢管网以及由蒙东及东三省至上海的绿色甲醇专用航道。




返回顶部